为强化学校与各地区国防单位的沟通交流,深化信息互通与合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精准度,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鼓励南航学子深刻认知国防精神,矢志航空报国,8月20日至23日,机电学院师生代表一行赴湖北孝感地区开展2019年“国防企业面对面”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团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徐俊珠带队,机电学院团委书记王洋、机电学院本科生辅导员董航、康怡宁以及来自各学院的学生代表等30余人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
在为期4天的调研活动中,调研团先后走访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下属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江北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红峰控制有限公司、险峰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红林探控有限公司和万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七家国防单位。通过深入车间实地参观、校企双方交流座谈、校友互动访谈等方式,不仅拉近了校企之间的距离,感受了国防企业的雄厚实力与情怀担当,同时加深了校企之间的互通,为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广大师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高尚情操,坚定了航空报国的理想志向。
校企融合互通,助力人才培养
校企座谈作为国防企业面对面走访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企相互了解发展态势、人才需求、技术合作的重要方式。在走访座谈中,国防企业的负责人介绍了企业概况、发展战略、技术创新、人才需求四个方面的内容。负责人们纷纷谈到建设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航天技术型企业的方针目标,在他们的讲述中,无不体现了质量、安全、保密、廉洁企业文化的追求,更洋溢着广纳群贤共同为祖国国防事业共赴责任的热情期盼。各单位纷纷称赞南航是一所“充满使命感、责任感的高校”,表示南航的人才培养发展目标及方向与祖国航天发展的战略部署是相契合的,希望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就业资源等多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
徐俊珠首先对各国防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给予的高度肯定与支持表达感谢,并以“三个好”为总结,向各单位介绍了我校生源质量优、人才培养强、就业形势好的独特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并提出希望能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信息互通与交流,提升相互之间对于人才培养方式、科学研究方向信息的对称性,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更好地提升企业与学校的供需粘合度。
通过座谈交流,校企双方进一步加深了相互认识,促进了双向互通,有助于密切双方今后的联系与合作。在国家高度重视航空航天事业的大背景下,我国国防企业均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面临更为迅猛的发展前景,对专业人才也有较大的需求。而南航作为高水平的航空院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三实一新的优秀学子,赢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声誉。
全程协同观摩,悟道航空使命
在企业人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参观了特种加工及焊接技术中心、数控激光焊接系统、总装车间等生产车间与技术研发中心,调研团成员通过深入一线车间,现场观摩了企业的先进制造工艺、设备及技术,聆听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讲解,直观地学习和感受了“争做一流装备制造企业”的胸襟和情怀,更深层次地感悟到了祖国航天人的奉献与担当。现场参观过程中,学生与现场技术人员就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学习、探讨,身临其境的参观给调研团成员不仅带来了专业视野的开拓,更受到了工匠精神的震撼。
在参观过程中,调研团的学生代表还与优秀校友们面对面交流,分享成长的故事,求教学习的困惑。在听校友们讲述自己工作中的故事的时候,06届毕业的南航机电学院校友岳嵩山与同学们分享了他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件往事,“那时候我们在白天黑夜赶一个项目,有一天夜晚在加班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制作的重达几吨的壳体突然发生了可能倾覆的危险,这时候我们几个人谁也没有想过其他,全部齐刷刷地伸出双手,准备去接住壳体。我们很幸运,壳体没有真正的倾覆,但是通过这件事,我们终于明白了大家心中是多么的热爱这份事业,它重要的堪比生命。”字里行间,体现出了南航学子航空航天精神的深刻烙印。校友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他们的故事对年轻学子的激励是正面且积极的,机电学子将不断学习优秀前辈“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高尚情怀,耐住寂寞,打磨自身,继承航天精神,传递工匠智慧,不断投身到祖国的国防建设中去。
此次深入孝感地区的国防企业面对面调研活动,不仅进一步密切了我校与国防企业的合作交流,为进一步准确把握我校人才培养改革方向提供了新的动力,而且使得广大师生进一步感受到航空文化的熏陶,坚定了投身航空,献身航空的信念。近几年来,学院先后深入东北、贵州、四川、陕西、江西、北京等六个省份二十余家主机类制造企业,全面了解了企业发展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明确了学院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的最新方向。学院将以制造强国战略为契机,努力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