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我校航空宇航学院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助华教授的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国家杰青江颖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青李新征教授于9月27至28日访问了我校,并于9月28日分别做了题为“界面水的亚分子级分辨研究”和“凝聚态体系中一些由核量子效应诱发的新物性”的学术报告。
李新征教授作了题为“凝聚态体系中一些由核量子效应诱发的新物性”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理论计算领域近年来对电子的量子描述已很精确而对原子核的量子描述相对缺乏的现状,重点介绍了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路径积分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及其在实际体系物性模拟中的应用,如核量子效应对氢键系统结构的影响、铁电-顺电相变问题,还介绍了一些与北京大学江颖研究组共同完成的关于水在固体表面行为的研究。
江颖教授作了题为“界面水的亚分子级分辨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基于qPlus传感器的高分辨扫描探针显微术,实现了同时在实空间和能量空间对水分子氢原子自由度的探测,重点介绍了如何在NaCl表面上实现水分子的亚分子级分辨成像和单键水平的振动谱,以及这些技术在二维冰、质子转移、核量子效应和离子水合方面的应用,展望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报告以青年教授午间沙龙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精彩生动,报告会由我校青年联谊会副主席王立峰教授主持;校科协秘书长助理孙蕊参加报告会。会后,青年教师和学生与江颖教授和李新征副教授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江颖教授和李新征副教授也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补充和解答,并一起参观了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就双方共同关注的界面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体会与王立峰、郭宇锋、张助华等教授们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开展了科研、指导研究和学术讨论等一系列工作,就人员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筹备国际学术会议、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等问题与有关负责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对于增强我校与北京大学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江颖,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3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2008年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06-2007年为德国尤里希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8-201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1月任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助理教授,2016年2月晋升长聘副教授,2018年2月晋升长聘教授。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科学》2篇、《自然》1篇、《自然》子刊6篇,被Science、Nature、研究成果曾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和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7)。受邀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美国化学学会年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40余次(包括3次大会报告和2次主旨报告)。担任Chemical Physics、Advanced Quantum Technologies等杂志的顾问编委和Chin. Phys. B、《科学通报》、《物理学报》、《化学学报》等杂志的编委,美国物理联合会中国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北京大学液氦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物理所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新征,长聘副教授 2000年、2003年、2008年,分别在武汉大学物理系、中科院半导体所夏建白院士研究组、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Matthias Scheffler教授研究组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8-2011年在伦敦大学学院Angelos Michaelides教授研究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2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主要从事凝聚态计算领域一些计算方法的发展与应用。2014年获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物理一处优青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目前,任J.Phys.: Condens.Matter杂志、Chemical Physics杂志、北大出版社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编委。